8月24日 星期三 晴
通州是我们进行问卷调查的最后一个区,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当年通州区人口为67.4人,也就是说我们要在通州调查67份问卷。为了赶在当天结束调查返回中心,大家不到6点半就起床了,带上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问卷走出了住所。
在一个居民区附近的公园里,有男有女,有年老的,也有年少的,我们的调查人员耐心的解答大家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,每一位居民都很关注环境,也愿意加入到环保组织,难的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加入这样的团队,又该如何参加环保活动。如果单位、居委会不组织的话,他们基本上就没有其它参与的方法了。
调查完通州镇的问卷,已经是8点45分了,大家匆匆用过早饭就向西集镇出发了。在西集,我们认识了一位老伯伯,他酷爱养花,门前屋后,种满了凤尾竹、无花果,他说:“虽然咱们生在农村,可是环境也得和城里一样,得绿化、美化”。西集镇已经快与河北相接,在北京的东大门有这样懂得爱护环境的人,相信将来这种精神也会辐射到更远的地方。
在永乐店镇,我们完成了此次调查的最后一份问卷,接受调查的是一位中年男子,一听说我们是搞环保工作的,他差点掉出眼泪。用他的话说,你们可是来了。自从永乐店搞开发以来,企业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厉害。每天晚上,工厂排出的气体熏的人不敢睁眼,附近好几个村子灌溉用的水都是红色的或者绿色的,要么就是黑色的。问其原因,附近有个油墨厂,顺着这位先生所指的方向,我们在一条沟渠旁,发现了一个直径大约1米左右的排污口隐藏在一片杂草下,红色的污水汩汩流入田间的沟渠,红色的水面上漂着一层油样的物质,由于没有其它灌溉水源,当地农民只能用这脏水浇地。
回中心的路上,大家都沉默着不说话。十几天的所见所感,让每一个亲身经历的人都感到身为环保人责任重大。调查虽然结束了,可这环境保护的事业还在继续。我们到每一个村子,倾听村民对环境保护的憧憬,也带给他们希望,在他们感到有了希望的同时,我们也在期盼,期盼这些问题能够依依好转、解决。
8月23日 星期二 阴转晴
今天早上从住处出发的时候天还是阴沉沉的,到了庞各庄镇天就放晴了,看来天公还是很支持我们这项工作的。
庞各庄镇有一条河――天堂河。可这水里的污物却怎么也无法让我们把这条河与“天堂”联系起来。河面上飘着大量的生活垃圾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在一块写有“保护水利设施,严禁乱倒垃圾”的石碑旁堆满了垃圾。如果不及时整治的话,恐怕这条河再过几年就该改名叫“地狱河”了。
中午的时候,我们赶到了黄村镇。这个时候大家一般都在家里吃饭或者午休,这又给我们工作带来了困难。幸运的是,我们在林校中里小区遇到了一位赶着回家的老大爷。在我们说明来意后,老大爷表示支持环境事业,非常愿意接受我们的调查。在这个小区,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。一位先生谈了他对垃圾分类投放和废电池回收的一些看法,让我们感触颇多。他说,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投放的时候,大家都很支持,都是在家里把垃圾分好了,再装到袋子里,扔到相应的垃圾桶里。可后来发现,这垃圾都被扔到了一个车厢里,并没有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进行分别清理。这样的话,即使分的再细也不能达到目的,大家索性就都扔在一块儿了,也不分什么可回收、不可回收了。其实大家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,也很乐意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。可形式主义真的太让人心寒了。久而久之,大家也习惯了,麻木了,就觉得无所谓了。我们很感谢这位先生的热心支持,同时也对他提出的这些现象进行了反思。
下午我们在亦庄做调查的时候也遇见了许多关心国家大事的老大爷。大家围坐在楼前的阴凉地儿,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关于环境方面的问题,气氛好不热烈。
结束了今天的工作,大家一身疲惫的回到车上,不知不觉的睡着了。再坚持最后一天,走完最后几个地方,我们明天就可以结束问卷调查阶段开始分析了。
我们选择了在良乡北潞园小区开展调查工作。这里是环保示范小区,无论是街道绿化工作,还是环境卫生方面,做的都很到位。走在街上,路两边绿树林立,绿草茵茵,几乎就没有垃圾乱丢乱放的现象。小区里还实行了垃圾分类投放措施,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,多半人还是做不到,仍旧把所有垃圾不加分类的扔在同一个垃圾箱里。看来,宣传教育工作还是需要加强,帮助居民们提高环境保护意识。
下午一点多,我们吃完午饭就匆匆赶往大兴的榆垡镇。这里临近河北省,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小镇。居民们生活的还算悠闲,有的在外面下棋,有的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天。在这里的工作进行的很顺利,居民们很健谈。做完问卷调查后,我们又对当地环境基础设施进行了简单的查看,这里虽然没有垃圾桶,但是在村口有一个集中投放垃圾的收集点;胡同不仅实现了硬化,而且又干净又整洁。经过居民家门口,一位大娘在洗桃子,她还盛情的邀请我们吃她的大桃子,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客套话,但再现了淳朴的民风。